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学生工作» 心灵驿站

有生之年,总会欣喜相逢


21世纪版的《泰坦尼克号》,横扫奥斯卡,致敬好莱坞,最佳情人节档,2017年最好看的爱情电影。


这些都不是我给《爱乐之城》好评的原因。



对歌舞片并不是很感冒,这种边唱边演的电影,一方面觉得节奏会拖沓,另一方面还是话语表达感情更加真实和直接。开头甚至看得有些无聊,以为又是徒有盛名在外,但是慢慢看下去,就慢慢感动。


一部电影好不好,不在乎噱头有多高,有多少明星大腕,出自哪个名导名编剧,能打动人心的,就是好电影。


《爱乐之城》就是能打动人心的,而且不同的人,被打动的点也不同。


也许对前任念念不忘的人来说,他们会唏嘘,那个曾经让自己对未来充满期待的人,却没有出席在我的未来;对踟蹰不得志的人来说,他们会感叹,梦想就是一个独自前行的过程,我不怪你只能陪我到这里。



故事其实很简单,无外乎爱与不爱,得与不得。


怀揣演员梦想的Mia,在试镜的道路上坎坎坷坷;热爱爵士的Seb,因为对艺术的执着而不被理解。两个人相似的境遇让他们相互吸引,慢慢走到一起。


Seb想要开一家自己的俱乐部,复兴爵士,Mia想要创作自己主演的独角戏,他们爱着对方因为坚持梦想而闪闪发光的样子。在狭窄的出租屋里,他弹琴,她唱歌,过着幸福的日子。


然而屈服于现实,Seb为了给Mia更好的生活,他放弃了对爵士的初心,加入了能赚钱的乐队,表演着自己不喜欢的音乐,满世界巡回演出,对Mia的陪伴渐少,甚至错过了她的第一场演出,加之Mia演出失败的委屈,他们爆发争吵,感情出现裂缝。


分手之后,Mia实现了成为著名演员的梦想,Seb也开了自己的爵士俱乐部,他们都变成了理想中的自己,但那个曾经帮助自己通往理想的人,成为了生命中的过客。Mia嫁给了一个能助自己事业的男人。当她再次和Seb相遇,也只能是一笑泯前生。


从前我不成熟,只能笨拙地爱你;后来你教会了我成熟,我却只能爱别人。



其实也就是一个稀松平常的爱情故事,为什么《爱乐之城》更能扎心?我无法具象地描述出感知层面的东西,但是大概就是这么个原因:


大多数的爱情片,角色们更多的是按照导演或者观众的期望在完成关乎爱情的条条框框,但是《爱乐之城》则是角色们自己在谈恋爱,所以自然且真实。


现在的爱情片,爱得死去活来,爱得炽热激烈,反正就是死心塌地不求回报无孔不入地爱一个人,但是对于“为什么爱”却只字不提。女人们看完了,和身边的男人一对比,就开始产生心理落差,要求自己的男人像剧本里的痴情模范一样爱自己。


这种爱情片就是精神的鸦片,只会一味麻痹爱情观,它误导女人们爱情就是无条件百分百付出,导致女人们只知道渴望被深情对待,却从不知反思自己是否具备“情之所起”的原因。


但是《爱乐之城》不这样,它是一剂解药,一段爱情的开端、发展、破裂到释然,都是合情合理的,有理有据的,看完只会让人豁然开朗,而不是执迷不悟。


举个例子来说,言情偶像剧里,反正主角自带光环一眼出类拔萃就被看上,但是Mia和Seb能相爱,是一点一点的事实引发的,他们不是罗曼蒂克地说爱就爱。他们经历了开车抢道互相看不惯的相遇,经历了Mia见证Seb的的才华,经历了Seb对欲搭讪的Mia撞肩而过,再才有了两人的相知,进而才能相惜,最后才能相爱。这才是常态下的爱情啊。


别妄想着哪天就降临一位真命天子或者盖世英雄直奔你而来,人与人之间生发爱这种感情并不容易。



《爱乐之城》的爱情是角色本身发乎于情的,是自然流露的,不是为了迎合谁的预期而故作姿态,也不是为了打破预期让谁意外而设置套路。


Mia因为Seb逐渐偏离初心而和他争吵,Seb无奈地说道,没有人喜欢爵士,Mia认真地告诉他,“因为你,我现在也喜欢爵士。”多少关系的建立始于共通,结束于差异,但是真的爱情,能在共通里化解差异。听你爱的歌,走你去过的路,都是为了更了解你一点。


Mia和Seb吵架之后回老家平复心情,她没有告诉过他老家在哪里,但是Seb还是顺利找到了她。Mia吃惊地问他怎么找到这儿来的,Seb轻轻一笑,“图书馆前面的房子。”这个小细节多么美好啊,你说的每一句话,我都觉得重要,并且牢牢记在心里。


Seb的艺术家气质很迷人,穿衣打扮也很儒雅,但这都不是我最喜欢的地方。当Mia担忧自己的剧本没人喜欢,害怕再次面对试镜失败的打击的时候,他只说了两个字:“Fuck them”。这种恰到好处的反差粗俗,才真的是被帅到了啊。在去往梦想的路上,我偶尔也怯懦,瑟缩在黑暗里,你利落的信赖,为我打开一片星光。


Mia的服装没有重复过,尤其是和现任男友参加晚宴时穿的那一套祖母绿的露背礼服,让她看上去高贵又优雅,但这也不是她最美的样子。她和Seb约好了去看电影,却临时被拉去参加现任的晚宴,她坐如针毡,直到听到酒店里响起Seb弹奏的钢琴曲,她撇下一切,奋不顾身地跑向电影院去赴约,那时候的她,才真的最美。爱一个人的时候,别人都变得无趣,你只想和他待在一起。



不是我高姿态,大部分人对这部片子是欣赏不来的,因为电影里所展现的爱情,是高质量的爱情,是两个灵魂丰满的人之间的爱情,贫瘠的内心是根本体会不到的。


Mia讨厌参加姐妹们寻觅对象的派对,因为她的内心是丰盈的,她有成为演员的梦想;Seb拒绝他妈妈苦口婆心说的所谓对的人生道路,扔掉了相亲对象的联系方式,因为他还不需要用爱情来填补空虚,他对爵士的热爱足够填满自己的心。


在最潦倒的时候,遇见最爱的人,注定了多是悲剧。但是Mia和Seb有着高度相通的灵魂,他们因为懂得对梦想的渴望,所以尊重彼此的梦想,因为都曾经历过坎坷打击,所以惺惺相惜,想扶相持。当爱情达到了这样深入灵魂的层面,什么通常的规则都能被打破。


他们在追梦的路上都很落魄,但是他们从不放低自己的姿态。明明窃喜邂逅在城市斑斓的灯火里,却又口是心非说着这不是浪漫;明明想要再次约会,却冠冕堂皇地说是学术交流。


你我都骄傲,不愿承认我被你驯服,但又不想因此彼此错过,那就你共我默契,保有彼此骄傲,对爱心知肚明却只字不提,只为求一个势均力敌。



为什么那么多人向往爱情?你为什么想谈恋爱?


陪伴、性、完成人生过程等等,这种需求性的原因是爱情的基础层面,人人都能按部就班地拥有,只要你情我愿,且这世上多得去了这样的组合。但是高质量的爱情就太难了,它还需要精神层面的契合,这才是爱情让人心驰神往最重要的理由。


你要知道,你一个人吃吃喝喝睡睡玩玩,也可以过得很好,但你还是没那么快乐,因为不管形式上的东西多么容易满足,但是心灵上的渴求却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解决的。人是多么孤单的个体啊,你需要有个人能平行地懂你,不是来自亲人,也不是来自朋友,只能来自那个要相陪一生的人。


有人喜欢你的长发,有人爱你的短发,有人把你的幼稚当可爱,也有人把你的可爱当幼稚,我们极尽全力,想要变成爱的人喜欢的样子。但是啊,真正喜欢你的人,就是让你能开心地做自己,让你勇敢去追逐自己的目的地。



看过很多相关的影评,都说看得泪流满面。我泪点低,是作好哭的准备去看这部电影的,但是我没有。


很多人觉得这是一部伤感的电影,因为两个曾经深深相爱的人却没能在一起,多遗憾。但是我不这么认为,反而觉得它其实温暖且治愈系。电影本身的简介也写明了:音乐喜剧。


时隔多年,Mia成了走进咖啡店就会引起骚动的大明星,Seb也如愿开了自己的爵士俱乐部,采用了她曾经取的“小塞”的名字。他们终于都变成了理想的自己。虽然他们重逢之后,只有相视一笑,却也是最好的结局。真心相爱过的人,才能笑看遗憾吧。我爱你爱到不会自私,成全你的幸福也是爱你的一种形式。


有人说Mia和他的有钱老公结婚,是为了借他上位,但是我想也许并没有那么残酷。Mia和她老公一起走到Seb’s附近,听到悠扬的爵士乐,是她的老公先提出来进去看看的,Mia推辞不去,但是他还是带她去了,他懂得她的爱好,明白她的心意。我更愿意猜想,Mia和他在一起,也是因为爱情。


Seb第一次给Mia做饭的时候,手忙脚乱,蛋糕最后都烤焦了。可是电影最后有一个很短的画面,他们分开后的生活,Seb可以烤出漂亮的面包。你没有出现在我的未来里,多可惜;好在因为曾经你出现过,我的未来才有更好的自己。这大概就是那些不欢而散的感情的意义。



大多数人最感动的地方在结尾处两人相视而笑的地方,但我最触动的,是插叙的逆转时光的那一段。本来以为就这样欣喜相逢、平淡相离就够了,这一段假设的情节真的是太催泪了。


如果Mia第一次主动和Seb搭讪的时候,他不是撞肩而过,而是拥抱亲吻她,他们就能早点相爱;如果Seb在酒吧没有把乐队主唱介绍给Mia,他就不会没有时间陪她,和她吵架;如果Seb和Mia走下去了,陪她一起听爵士的就是他。


可惜春去秋来里,不能春来再秋去。


琐碎的生活怎么会没有争吵,只是当时声音分贝低一点就好;两个人相处怎么会没有分歧,只是当时再退让一点就好;爱情里怎么会没有波折,只是当时再坚定一点就好。


我们差一点就能走下去了,真的只是差一点。



很多人说,这部电影在情人节上映根本就不是不合适的,因为你和现任一起去看,肯定会想起前任的。前任就像卡在喉咙里的刺,不想起的时候无关痛痒,想起来的时候,就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其实也未必。


遗憾的存在,不是为了让你困在悲伤与悔恨里;遗憾存在,是为了提醒你,下次可要握紧珍惜了,别让耿耿于遗憾而再次造就遗憾。最爱的那个人,如果也是陪你走到最后的人,就庆幸吧;陪你走到最后的人,就请做到最爱他。


前任或者现任,愿都能让你变成更好的人。


最后,不管你是还在潦倒的Seb,还是继续在碰壁的Mia,在这个喧哗的花花世界里,一定不要轻易放弃,不管是关于梦想,还是关于爱情。


有生之年,总会欣喜相逢的。

分享文章来自片刻网

作者吴困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