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晓东,男,1955年生,湖南慈利人,土家族,中共党员,湖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学生辅导员。他在35年的教师生涯中,师德高尚、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尤其是十几年如一日在辅导员工作岗位上默默坚守,千方百计帮助5000多名毕业生找到工作,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作出了突出贡献。
皇晓东获得“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个人”“2008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2009中国教育年度新闻人物”“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教育系统职业道德建设标兵”“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皇晓东的优秀事迹被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电视台等新闻媒体报道,网站纷纷进行转载,网友跟贴评论不计其数,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他师德高尚,对学生倾注了所有的爱
1998年,因为工作需要,怀着对学生满腔的爱,年过40的他愉快地干起了辅导员。而且这一干就是十年。“这么大年纪了,还当什么辅导员?学生事无巨细都会找你,很麻烦的。”有人劝他。可皇晓东说:“没办法,就是喜欢学生”。
他始终把学生利益放在首位,像父亲一样对学生倾注了所有的爱。 “他就像学生的ya(爸爸)一样”,这是皇晓东妻子对他的评价。多少次,学生生病住院,他以父亲的身份在手术单上签下自己的名字;多少次,他和爱人为生病的学生熬药、煮粥;多少次,他和遇到困难的学生促膝谈心,帮助学生走出阴霾;多少次,他帮已到外地就业的学生**手续,借给学生生活费,甚至帮学生缴纳助学贷款……2008年冰灾期间,土木工程学院8名同学寒假不能回家就是在皇晓东家过年。对这些遇到困难的学生,他都挂在心上,义无返顾的帮他们想办法解决。
皇晓东2003年春节在山东探亲时,得知烟台、威海有大型人才招聘会,马上就带上学生的资料赶到现场,收集就业信息。威海一记者不解地问:“您这么大年纪了,还来给孩子找工作?”他微笑说:“不是的,我是在为我的学生找啊。”记者为之一震,竟有这样对学生如子女般的好老师!
皇晓东对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都了如指掌,甚至有30年前的学生打电话给他,他都能在瞬间叫出学生的名字。这份浓浓的师生情,曾经感化了多少学生,又让多少学生及时走出误区。87级的贺同学,天资聪颖,但高考失利,被录取在专科班就读,认为没有前途,产生了退学的念头。皇晓东及时地来到了他的身边,鼓励他振作起来继续努力读书,是金子总会闪光。后来,贺同学不仅考上了研究生,如今已是博士毕业。“皇老师,无论何时何地,我也记得您给予我的关怀和教育。”在给皇晓东的来信中,贺同学真切表达了自己的感激之情。
皇晓东对学生倾注了所有的爱,却很少顾及家里。除了吃饭、睡觉,他一般都和学生“泡”在一起,很少有空帮妻子干家务活。儿子小学到初中成绩一直很好,上高中时竞争激烈,特别希望父亲辅导,但皇晓东也一直没有顾得上。儿子从一所普通大学毕业后,还是自己联系的工作单位。皇晓东几次忘记了自己母亲的生日,甚至在岳父去世那天,他都没能去看一下,只在工作的地方独自肃立默哀一分钟,强行不让伤心的泪水流出眼角。
全国劳动模范、广州地质海洋调查局的王嘹亮博士回忆自己在母校读书的情形时深情地说:“皇晓东老师的言传身教让我们每一个学生感动!”
他爱岗敬业,对工作投入了全部的身心
2003年,皇晓东主动向学院提出来做就业工作。“能帮到学生,我心里很舒服。”他说:“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就必须首先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而目前学生和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就业。学生努力读书,家长花钱送子女上大学,他们最基本的动机就是要找到一份好的工作。”
现在深圳工作的苏自宽说,皇老师帮了他三个大忙:一是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毕业时没有交清学费拿不到毕业证,是皇老师垫付的钱;二是帮他找了工作;三是毕业后工作没多久因工负伤被迫离开原单位,是皇老师再次帮他找的工作。他说:“皇老师是我永远的亲人!”
皇晓东认为为毕业生找工作就要舍得“磨”和“跑”,没什么诀窍。只要听到哪里有招聘会信息,皇晓东就会第一时间赶到。他将学校的资料、学生们的简历攥在手里,展台前、电梯口、饭桌上,都是他推荐学生的场所。他经常是一个一个展台来回穿梭于各个招聘单位之间,挨门挨户向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十多年来,他几乎跑遍了全国各地,参加了上百次毕业生供需见面会,走访了五百多家用人单位。
为了帮学生找工作,皇晓东甚至没有顾及自己的身体。2003年6月初,正是毕业生办理离校手续的高峰期,皇晓东身患严重的胃溃疡住院,他把毕业生的材料带到病房,边打吊针边为学生办理手续。病还没有完全好,他又不顾医生和爱人的一再劝阻,返回了工作岗位。还有一次,他刚参加完长沙的人才交流会,又闻讯赶往武汉参加招聘会,归途中,才到长沙火车站,又接到通知赶往广州。在广州,因为连日的操劳,他患了重感冒,发高烧,喉咙疼痛难忍,但他没有休息,坚持带病为学生的就业奔波。回校后,他才得知,当时广州正是“非典”的严重地区。
皇晓东总结自己为学生找工作的体会就是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子女,“五心”赢 “五心”:“五心”,即热心、爱心、细心、诚心、责任心。这样,才能“赢”回“五心”:学生找到工作,安心;家长看到子女有了工作,放心;用人单位招到合适的人才,称心;学校就业率高了,领导省心;看到自己的学生找到工作,开心。
说没有诀窍,其实是皇晓东谦虚。这么多年下来,他用心经营了一张学生就业资源网。一方面,他广拓就业渠道。他收集了有联系用人单位的名片本十大本,2000多张。他每年给用人单位发函多达200多封,还通过电话、上网、QQ及短信等各种方式密切地注视着就业动向,收集着就业信息。另一方面,他还充分利用校友资源给学生找工作,他帮助过的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帮学弟学妹联系就业单位。
皇晓东的另一个“诀窍”就是总能把合适的学生推荐到合适的就业岗位。他充分了解学生的能力、爱好、志趣,广泛征询毕业生的意见,对用人单位的需求进行研究,所以在推荐的时候总能与用人单位一拍即合,一锤定音。曾经有一个学生专业成绩不理想,不知道怎么办才好。皇晓东分析,这个学生人品很好,而且计算机操作技术不错。正好有家企业的网站要招人,这个学生完全可以帮他们把网站做好。通过与招聘单位沟通,这个学生的就业协议签下了。
皇晓东的辛勤付出带来了显著的成绩。他所在的土木工程学院的就业率一直高达95%以上,他成为了学校就业工作的一面旗帜。
他无私奉献,对名利表现出从容淡定的襟怀
皇晓东同志使一批又一批年轻学子成才,取得了不平凡的业绩,组织上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但是,他面对名利,他却表现出从容淡定。凡涉及评优、表彰、晋升等切身利益的机会,他总先让给别人,让给年轻人。新闻媒体来采访,他总婉言谢绝,老说自己只是尽了一个教师的本分,一切都是应该做的,没有什么值得宣传的。
有一位学生家长感激皇晓东为她儿子反复奔波找到了工作,给他寄来了1000元,被他退了回去。也有人“善意”地提醒皇晓东,“你有那么多资源,要办个职业介绍所,早就大发了,哪像现在这样辛苦没有回报。”皇晓东说,“谁说没有回报,我可以身无分文走遍全国,哪里都有学生接待,哪里都有我的儿女。每天最快乐的事,就是听到学生们就业了、干出成绩来的消息。这就是我追求的回报,我快乐和幸福的源泉。”
皇晓东每次打开QQ,就有3000个笑脸向他笑,不停地有学生向他问好。他经常被迫“潜水”。每到节日,他的手机都会被学生的问候电话打爆,两块电板轮流充电轮流换。有时电话从早上六点接到晚上一点多,“手臂都酸痛得抬不起来。”他平常用手机打电话找学生,很多学生都会摁断,然后给他回过来,因为“长途电话费太贵,要给老师省点钱。”
他有几百封信和几本留言薄,学生亲切地叫他父亲,并以闺女、儿子落款,称他为“永远的老师”、“亲爱的父亲”。曾经有学生拿到第一个月工资后,买了两套保暖内衣,一套给父母,另一套就寄给了他。有学生从北京为他寄来香山红叶,有学生在美国的第一个感恩节,把感恩的E-mail发给了他。
同事们说,出差在外,他十分“风光”:“前呼后拥,真是‘气派’极了。”这些人中间,有教授学者、有党政干部、有企业高管……他在北京出差,一个远在内蒙古工作的学生知道消息,从下午4点驱车一直到第二天早上8点,风尘仆仆赶到北京,就为了和他说说话、叙叙旧。
“一个老师,还有什么能够比得上学生成材更高兴的事情?”皇晓东总是这样反问采访他的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