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讲好溆浦瑰宝辰河高腔目连戏故事 ——“传承的力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团队赴溆浦县调研


传统地方戏曲艺术凝结了诸多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内涵,“戏亦载道”的文化精神与功能作用为高校育人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溆浦县辰河目连戏是中国现存为数不多的大型民间祭祀戏剧之一,有着中国戏曲的“活化石”之称,被称为“戏祖”、“戏娘”。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湖南科技大学潇湘学院暑期“三下乡”“传承的力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团队7月16-7月22日走进溆浦县辰河目连戏传承保护中心,了解辰河高腔传承过程中创造性转化与创新式发展的文化价值和现实状况,探寻数字赋能戏曲文化价值浸润育人、涵养育人新生态,提高学生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意识,探索传承实现路径及运作模式,推进高校戏曲文化浸润育人建设。

1c4540e8a39a420ea2bf71aa82acd92a.png

▲“传承的力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团队出发合照


团队于7月17日、7月18日、7月20日在溆浦县辰河目连戏传承保护中心剧院观看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辰河目连戏代表性传承人周建斌老师主演的《正目连第一本》、花目连《蜜蜂头》、小戏《松林试道》等辰河戏的排练和演出,团队成员对目连戏的了解从原来的书面知识链接到现场观看体验,对精湛的技艺以及中华优秀戏曲文化中蕴含的孝道、仁慈和善良的品质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f34f68a7b23b453c8c61b5a8003ffbd1.png

▲周建斌老师排练(唐璟摄)


08ecdb7f8f66412fb58f40f40b86d4e7.png

▲《正目连第一本》演员后台照(董济源摄)


7da42355d099483c87eeea56bc889ae8.png

▲“传承的力量”实践团队与花目连《蜜蜂头》演职人员合影 (董济源摄)


65646d7cf08a4763844e7b0fde99f456.png

▲“传承的力量”实践团队与方晓慧老师及《松林试道》青年演员合影 (董济源摄)


7月17日中午,在周建斌老师的带领下,实践团队走进溆浦县辰河目连戏传承保护中心梨园展演基地,观看了老艺人每日十一点到下午一点半的辰河高腔优秀剧目表演。走进梨园茶楼,满是人间“烟火气”,我们与老人们同坐,一同欣赏演员们精彩纷呈的演出。演出开始,司鼓奏响,台下少了些交谈声,多了几双看戏入神的双眸,梨园茶楼像是老人们得到精神慰藉的一处“宝藏花园”,也是演员们可以登台表演,一展风采的“梦想乐园”。

d6b49849cb0b472d9f94ead1c3f6866e.png

▲梨园茶楼演员表演(董济源摄)



432a1ab6f3c64043b14ca7f1b91581d6.png

▲周建斌老师在梨园茶楼演出(董济源摄)


观看梨园茶楼演出后,团队成员们采访了梨园茶楼司鼓舒五一老师、负责人向克群老先生,深入了解梨园茶楼老艺人们传承辰河戏曲的情况。向克群老先生和蔼可亲,对喜爱辰河戏曲的青年学生们满是热情,据了解,向老先生15岁开始学习辰河高腔,从小生演到须生再到白发苍苍老生。几十年来,他对辰河戏的热爱只增不减,如今80多岁了,还会坚持登台表演,向克群的“爱戏护戏”精神,成为了梨园茶楼的“活字招牌”,在茶楼里无人不知向克群对辰河高腔的匠心故事。

e62c30b5db3e48e5a980f506c44a8d6b.png

▲采访舒五一老师(董济源摄)


72b2aa0e7e3342a981e6cd8a4d08b352.png

▲团队成员与向克群老师合影(董济源摄)


7月18日,“传承的力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团队前往溆浦县辰河目连戏传承保护中心采访怀化市艺术馆副教研员,国家二级导演方晓慧。讲到1989年重排16本辰河目连戏与团队成员们的点点滴滴,方晓慧老师红了眼眶,“这是一支可爱的队伍,这也是一支能战斗的队伍”方晓慧老师说,“拼命三郎”背后是一代一代戏曲人对辰河目连戏传承的坚守。

36a3503621f54367a97f043921322859.png

▲团队学生(邓心怡)对方晓慧老师进行采访 (唐璟摄)


a2ed8d130aec438880fb9d62646140e7.png

▲方晓慧老师指导青年演员排练(董济源摄)


7月20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团队跟随溆浦县辰河目连戏传承保护中心的“00后”演员送戏下社区来到溆浦警予广场,在后台采访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辰河目连戏的代表性传承人周建斌老师。谈及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程,周建斌老师认为非遗记录工程非常重要,契合非遗现状,如果不通过数字化记录手段将这些活态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下来,那么,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将会出现消亡的威胁。周建斌老师对“传承的力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团队行动表示肯定,通过此次行动,团队成员能真切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辰河高腔目连戏的魅力所在,团队的记录对辰河高腔起到了一定的宣传和推广力度,带动了大学生们对非遗文化的保护、传承意识,提高了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希望辰河高腔能够像一朵鲜花一样,在祖国的大地上长盛久开。

ff0b31b456bf4f958d23c6dce4d521f4.png

▲团队学生(邓心怡)对周建斌老师进行采访 (董济源摄)


d97bbfea84444832aa468f0d392c9b92.png

▲团队成员与周建斌老师合影 (刘伟杰摄)


7月20日,在溆浦县警予广场,辰河目连戏传承保护中心开展了文艺走亲,越走越亲—戏曲进社区惠民演出活动。为我们表演的演员全部都是“00后”接班人,上演经典大戏《花木兰》,在他们的身上,我们能够看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后继有人的希望。团队成员采访了青年演员,“我热爱辰河目连戏,今后我将继续磨练表演水平,继续为大家带来精彩表演。”米璨说。

f620c9e6ccc440428193e3d8b2b5a83a.png

▲团队学生(邓心怡)采访青年演员 (董济源)摄


4bd4085fc2054d9ab17ec5c38ffc9506.png

▲溆浦县辰河目连戏传承保护中心戏曲《花木兰》进社区惠民演出活动 (董济源)摄


团队成员分别于7月17日、7月18日采访了原溆浦县辰河目连戏传承保护中心主任郑丽萍、青年演员毛彩志,调研辰河目连戏传承中心的演员们在溆浦县警予学校开展了戏曲进校园的情况。正如郑丽萍所说,“我们既要传承,更要创新”。通过一系列的采访,我们深深感受到了溆浦县辰河目连戏传承保护中心对传承辰河高腔目连戏,强化青少年对戏曲文化的认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具有责无旁贷的使命感,期待通过各种戏曲进校园的传播途径,让优秀的传统文化生命力更加蓬勃,在传播戏曲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中保护和传承好辰河目连戏。

6f16b33ea0ac4ff1bd148311cc75f3a7.png

▲团队采访原溆浦县辰河目连戏传承保护中心主任郑丽萍(邓心怡摄)


418a077089b54f4d907da9c8c5004a29.png

▲毛彩志等青年演员在警予学校开展戏曲进课堂活动(毛彩志供图)


此次暑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传承力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团队”通过对辰河目连戏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周建斌及其剧团主要演员进行专访、探寻辰河目连戏数字化传承以及戏曲进课堂等传承现状,团队成员增强了对辰河目连戏的认识,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期待和我们年龄相仿的“00后”演员们从前辈手中接过戏曲的衣钵,在新时代有信心、有远志、有担当、有风骨,激发古老戏曲的活力,勇挑不负传统、不负时代的戏曲使命。“通过这次探寻非遗辰河高腔目连戏的“三下乡”之旅,我不仅收获了知识和感悟,更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敬意和热爱。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一定会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我们还要努力挖掘更多戏曲文化背后的故事,让传统戏曲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队员邓心怡说。

(注:“传承的力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团队致力于构建数字赋能戏曲浸润育人路径,以囊括戏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浸润育人为项目基准,深度挖掘非遗文化价值之于高校立德树人的意义,实现高校思政与中华非遗传统文化传承育人的思路启旧化新。从2014年开始从2014年开始,团队前往湖南省泸溪县、辰溪县、沅陵县等调研,拜访戏曲辰河高腔等国家非遗传承人、传习所、民间剧团、辰河高腔戏曲传承中心等,并于2023年在辰溪县辰河高腔艺术传承保护中心、培训基地进行了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实践基地挂牌。)

文|唐璟 邓心怡  刘伟杰  义昊  董济源  高星宇

图|董济源  唐璟  邓心怡  刘伟杰

编辑|张艳秋



TOP